鮑姓主要源自: 鮑姓
鮑姓發(fā)源于今山東歷城,鮑叔牙的子孫在齊國世襲卿位,見于史冊的有玄孫鮑牽(鮑莊子),還有鮑文子、鮑蘇,并有裔孫鮑焦隱居于周的國都(今河南省洛陽)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姒姓,為春秋時夏禹裔孫敬叔之后,以邑(國)名為氏。
2、出自庖犧氏,即伏羲氏,其后有鮑姓。
3、出自他族中有鮑氏:
①據(jù)《魏書·官氏志》所載,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,北魏代北地區(qū)少數(shù)民族俟力伐氏(一說為俟力氏)隨北魏孝文帝南下,定居洛陽,與漢族融合,遂改姓“鮑”,稱為鮑氏。另外,同時還有,代北的少數(shù)民族“鮑俎氏”也有改姓鮑的。
②清滿洲八旗姓保佳氏、瓜爾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鮑者。
③景頗族金別氏,漢姓為鮑;佤族羊布拉氏(亦稱尤斯拜氏),漢姓為鮑。
④內(nèi)蒙古東部蒙古孛兒只斤氏后改為鮑姓。
⑤今滿、蒙古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鮑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“清懿堂”,鮑姓主要堂號有:“清望堂”、“東海堂”、“亦政堂”、“上黨堂”、“舞鶴堂”、“泰山堂”、“道腴堂”、“河南堂”、“夷白堂”、“敦睦堂”、“敦本堂”、“報本堂”、“世孝堂”、“倫敘堂”、“正始堂”、“五思堂”、“一本堂”、“著存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上黨郡:古郡名。韓始置。
2、河南郡:漢又有河南郡,即秦三川郡地,治雒陽(今河南省洛陽東北)。
3、泰山郡:西漢始置,治所在博(故城在今山東省泰安東南)。
【歷史名人】
鮑宣:渤海高城(今河北省鹽山東南)人,西漢大臣。
鮑永:上黨屯留人,漢初大臣。
鮑昱:上黨屯留人,東漢大臣。
鮑恢:扶風(今陜西省興平)人,東漢官吏。
鮑信:泰山人,東漢末官吏。
鮑照:字明遠,東海(今江蘇省漣水)人,南朝宋文學家、詩人。
鮑靚:晉代道教徒。
鮑姑:名潛光(約309-363),上黨(今山西省長治)人,晉代廣東南海太守鮑靚之女,醫(yī)家葛洪之妻。
鮑防:襄州襄陽(今湖北省襄樊)人,唐代大臣。
鮑超:字春亭,后改字春霆,四川省夔州(今奉節(jié))人,行伍出身,清朝湘軍將領。
鮑叔牙:春秋時齊國的大夫,以知人著稱。
鮑敬言:晉朝思想家。
鮑慎由:處州龍泉(今屬浙江?。┤?,北宋學者。
鮑象賢:明朝時歙人
鮑承先:明末清初應州(今山西省應縣)人,初為明將,曾任參將。
鮑廷博:字以文,清朝安徽歙縣人。
鮑先志:湖北省麻城人,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。
鮑琨:河北省保定人,環(huán)境保護特級工程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