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姓主要源自: 濮姓
濮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有虞姓,是舜的后代,以地名為氏。虞舜為炎黃部落首領(lǐng)時(shí),將他的子孫散封于濮地,其后代遂以地名為姓,形成濮姓,世代相傳。
2、出自高陽氏,是顓頊的后代。顓頊帝裔孫陸終之后,有另居于濮者,其后以地名為姓。
3、出自姬姓,是衛(wèi)國康叔的后代,以邑名為氏。據(jù)《姓苑》的記載,春秋時(shí),衛(wèi)國有大夫封于濮邑(今河南省濮陽市東濮城),其后以封地邑名為姓,稱濮氏。
4、出自熊姓,以國名為姓。
濮姓堂號
濮姓的主要堂號有:“尚忠堂”等。
郡望:
魯郡:漢改薛郡為魯國,治魯縣(秦以曲阜為魯縣)。晉為魯郡。北齊為任城郡。又隋有魯州魯郡,唐有兗州魯郡,雖轄有曲阜(隋改魯縣為汶陽,繼又恢復(fù)曲阜原名),而治所均在兗州。
【歷史名人】
濮英:明朝大將,他善于用兵,勤于治兵,戰(zhàn)功卓著。
濮鑒:元代富陽稅務(wù)官,字明之,桐鄉(xiāng)人。大德中大水淹禾,鄉(xiāng)民苦饑。鑒捐米千余石以食饑者,所活甚眾。后升提舉。
濮澄:字仲謙,明末清初金陵派竹刻創(chuàng)始人
濮源、濮升:清代時(shí),父子二人先后任涪州太守,有惠政。
濮萬年、濮道興:兄弟二人為宋代畫家,善畫人物。
濮陽淶:明代廣德人,號真庵,廣德人,南昌府通判。一生操履清白,有政聲,著述較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