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姓主要源自: 申姓
申姓在全國分布甚廣,尤以河南、山東多此姓,兩省申姓約占全國漢族申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。申姓是當(dāng)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三位的姓氏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(diǎn)一一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姜氏,以國名為氏。
2、留在大河一帶未遷走的伯夷、叔齊后人渡過大河,移居陜西,稱為西申,后稱為申戎,又叫姜氏之戎。
3、炎帝后人呂封于申地,這個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帶,今黃浦江就叫申江(戰(zhàn)國時楚公子春申君黃歇封于此地,申江改春申江,這是后來的事了),稱為申呂。
4、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(shù)民族有申姓:
①明時云南永昌軍民府(今保山)土同知申保。
②清滿洲八旗姓申佳氏后改單姓申;彝族阿牛氏,漢姓為申。
③今滿、蒙古、土家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申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申姓的主要堂號有:“瑯琊堂”、“法家堂”、“賜閑堂”、“忠裕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魏郡:漢高帝初置。相當(dāng)于今河北省魏縣,河南省??h,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(qū)。
2、瑯琊郡:秦統(tǒng)一六國,境內(nèi)設(shè)瑯琊郡,并附置瑯琊縣,治所均在瑯琊(今夏河城),縣域?qū)佻樼鹂h。
3、丹陽郡:漢置丹陽(楊)郡,治宛陵(今安徽宣城),三國吳移治建業(yè)(今南京),隋滅陳后廢。煬帝又以蔣州(今南京)為丹陽郡。
【歷史名人】
申包胥:姓公孫,封于申,所以號為申包胥。
申不害: 戰(zhàn)國時韓國京人。
申時行:字汝默,號瑤泉。明朝長洲人。嘉靖四十一年進(jìn)士第一,深得張居正的賞識。
申伯:西周時申國國君,宣王母舅。
申恬:南朝宋魏郡魏(今河北省魏縣)人。歷下邳、北海二郡太守,有政績。
申泰:廬州無為(今屬安徽?。┤耍鞒豕倮?。
申佐:廣平府永年(今屬河北省)人,明代官吏。
申綸:廣平府永年人,明代官吏。
申蕙:江蘇長洲人,清代女詞人。
申包胥:春秋時楚國大夫。
申不害:鄭國京(今河南省滎陽)人,戰(zhàn)國時思想家。
申時行: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,明代大臣。嘉靖四十一年?duì)钤Hf歷年間累官至內(nèi)閣首輔(宰相)。
申佳胤、申涵光、申涵昐、申涵煜:河北永年人,父子四人俱有名時當(dāng)時。父申佳胤是明末進(jìn)士,歷太仆丞,閱馬京畿。
申汝慧:山西靈石人,清代官吏。
申伯純,北京豐臺人。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