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姓主要源自: 張姓
張姓歷史久遠,為中國最早產(chǎn)生的姓氏之一,而且相當受重視。張姓分布很廣,晉國有此姓,隨著三家分晉又遍及趙、韓、魏三國,即今華北、中原廣大地區(qū)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黃帝之后代揮。曾經(jīng)是重要武器弓箭的發(fā)明者揮,其后有以張為姓氏的。是為河北張氏。
2、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。據(jù)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載,春秋時,晉國有大夫解張,字張侯,其子孫以字命氏,也稱張氏。又載,張氏世仕晉,公元前403年韓、趙、魏三家瓜分晉國后,除部分留在原地外,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。是為山西、河北、河南之張氏。
3、出自賜姓或他姓、他族改姓。據(jù)《讀史方輿紀要》所載,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,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,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氏。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,后改為張氏。還有一些少數(shù)民族改姓張氏的。
4、其它姓氏改姓張。據(jù)《三國志·魏志》所載,三國時,曹魏名將張遼,改聶姓為張姓。另有韓、姬等姓人士和鮮卑、匈奴、契丹等眾多少數(shù)民族改姓張姓。
張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張姓堂號有“百忍堂”。此外,張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“清河堂”、“金鑒堂”、“孝友堂”、“親睦堂”、“冠英堂”、“燕貽堂”、“敦睦堂”、“宗岳堂”、“敬誼堂”、“源流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清河郡:漢時置郡,治所在清陽(今河北省清河東南)。
2、范陽郡:三國魏黃初七年(公元226年)改涿郡置郡,治所在涿縣(今屬河北省)。
3、太原郡:戰(zhàn)國時置郡,治所在晉陽(今太原市西南)。
4、京兆郡:漢時置郡,治所在長安(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)。
5、敦煌郡:漢武帝從酒泉郡分置,治所在敦煌縣(今甘肅省敦煌縣西)。治河西走廊西端。
6、安定郡:西漢置郡,治所在高平(今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)。東晉移至安定(今甘肅省涇川北)。
7、襄陽郡:漢始置襄陽縣,東漢末始置襄陽郡。治所在襄陽(今湖北省襄樊市)。
8、洛陽郡:秦始終置縣,東魏置郡。漢、魏時治所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洛水北岸;隋、唐代移治漢城西十八里。
9、河東郡:秦時置郡,治所在安邑(今山西省夏縣西北)。
10、始興郡:三國吳由桂陽郡分置,治所在曲江(今廣東省韶關(guān)市南)。
11、馮翊郡:漢武帝置左馮翊,三國魏改為馮翊郡。治所在臨晉(今陜西省大荔)。
12、吳郡:東漢末年分會稽郡置。治所在吳縣(今江蘇省蘇州市)。
13、平原郡:西漢初置,治所在平原(今平原縣西南)。
14、河間郡:原為戰(zhàn)國時趙地。漢高帝置郡。治所在樂城(今河北省獻縣東南)。
15、中山郡:戰(zhàn)國時為中山國,漢高帝置郡。治所在盧奴(今河北省定州)。
16、魏郡:漢高帝初置。相當于今河北省魏縣,河南省浚縣,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(qū)。治所在鄴縣(今河北省臨漳西南)。
17、蜀郡:戰(zhàn)國時秦置,治所在成都(今屬四川?。?。
18、武威郡:西漢置。相當于今甘肅省黃河以西,武威以東地區(qū)。治所在武威(今甘肅省民勤縣東北)。
19、犍為郡:西漢建元六年置。屬益州,在今四川省宜賓縣西南。治所在敝邑縣(今貴州省遵義市西)。
20、沛郡:漢高帝將泗水郡改為沛郡,東漢時改為沛國。治所在相縣(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)。
21、梁郡:漢高帝置梁國,南朝宋改為梁郡。相當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。治所在睢陽(今河南省商丘南)。
22、汲郡:西晉泰始二年置,不久即廢。治所在汲縣(今河南省汲縣西南)。
23、河內(nèi)郡:楚漢之際置。相當于今河南省黃河北岸武陟縣一帶。治所在懷縣(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)。
24、高平郡:西晉泰始元年將原山陽郡改為高平郡,在今山東省巨野縣一帶。治所在昌邑(今山東省巨野縣南)。
25、上谷郡:戰(zhàn)國燕設(shè)置,秦時治所在沮陽(今河北省懷來東南)。
【歷史名人】
張儀:(前?~309年)戰(zhàn)國時魏人。相秦惠王,以連橫之策游說六國,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。
張良: (前 ? - 前 186年)字子房。漢初名臣。
張道陵: (34~155年)道教的真正創(chuàng)教者,本名陵,東漢沛國(今安徽省宿縣西北)人。亦稱為張?zhí)鞄煛?
張飛: (?~271年)字益德,一作翼德,三國蜀漢涿郡(今河北省涿縣)人。少與關(guān)羽俱事劉備,號萬人敵。
張麗華:南朝陳后主妃,神采艷麗,聰慧強記,后主常抱置膝上,共商軍國大事。
張擇端:字正道,又字文友,東武(今山東諸城)人,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現(xiàn)實主義畫家。存世《清明上河圖》、《金明池爭標圖》,為我國古代的藝術(shù)珍品。
張居正:(1525~1582年)字叔大,號太岳,明江陵人。著有太岳集、帝鑒圖說等。
張騫 :(?~前114年)字子文,西漢成固(今陜西省城固縣)人。武帝時出使烏孫,分遣副使至大宛、康居、大夏等,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。
張旭:字伯高,唐代吳(今江蘇蘇州)人,生卒年不詳。為著名書法家,以草書最為知名,有草圣之稱。與李白歌詩、裴旻劍舞并稱三絕。
張士誠:(1321~1367年),小字九四,元朝泰州(今江蘇省泰縣)人。元末群雄之一。
張三豐:生卒年不詳。宋武當?shù)朗浚鶆?chuàng)太極拳術(shù),聞名當時,其法傳于后世,稱內(nèi)家拳,又稱武當派?;蜃鲝埲濉?2) 名全,一名君寶,號三豐,明朝遼東懿州(今黑山縣境)人,生卒年不詳。
張作霖:(1875~1928年)字雨亭,奉天海城人。民國官至東三省巡閱使,握三省軍政大權(quán),為奉系領(lǐng)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