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姓主要源自: 呂姓
呂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,分布較廣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.47%,居第四十位,尤以山東、河南二省多此姓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姜姓,以國為氏,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,又稱姜子牙。
2、出自魏氏。春秋時晉國有呂氏,系從魏氏分化而來。
3、出自少數(shù)民族改姓。
呂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呂姓堂號主要有:“河東堂”、“渭濱堂”、“東萊堂”、“錦上堂”、“明煙堂”、“敬和堂”、“三相堂”、“著存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河東郡:秦置河東郡。治所在安邑(今山西省夏縣西北),轄晉西南地區(qū)。
2、淮南郡:漢曾置淮南國,治六安(今安徽省六安北),后遷壽春(今壽縣)。
3、東平郡:漢有東平國,南朝為郡,治無鹽(今山東省東平東)。隋唐曾以鄆州為東平郡,治須昌,在今東平西北。
4、金華郡:元末,朱元璋取婺州路,改為寧越府,旋改金華府,治金華(今屬浙江?。?
5、晉江郡:唐·開元六年(718年)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縣。泉州州治與晉江縣縣治同地。
【歷史名人】
呂臣:秦末農(nóng)民起義軍將領。
呂布:五原九原(今內(nèi)蒙古包頭西北)一說山西忻州人,東漢末年名將,
呂忱:晉代文學家,著有《字林》一書。
呂靜:晉代音韻學家,著有《韻集》一書。
呂洛:北魏代(今河北省蔚縣)人,官至羽林中郎將,后被封為成武侯。
呂光:略陽(今甘肅莊浪西南)人,十六國時后涼(建都今甘肅武威)的建立者,在位13年。
呂雉:單父(今山東省單縣南)人,漢高祖皇后,人稱呂后。
呂蒙:汝南富陂(今安徽阜陽東南)人,三國時東吳名將,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。
呂才:博州清平(今山東省臨清)人,唐代哲學家、音樂家,官至太常博士、太常丞。
呂向:今甘肅省涇川人,唐代書法家、學者,善草隸,曾參與《文選》注解。
呂端:河北安次人,宋太宗時宰相。
呂紀:浙江省鄞縣(今寧波)人,明代著名花鳥畫家,官至錦衣衛(wèi)指揮。
呂坤:寧陵(今屬河南?。┤?,明代學者,官至刑部左、右侍郎。
呂永吉:隋文帝時大臣,官至上柱國太尉,被封為劉郡公。
呂夷簡:壽州(今安徽壽縣)人,宋代宰相,封號“申國公”。
呂公著:呂夷簡之子,歷官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神宗時遷為御史中丞,后獨攬朝政,位至司空、同平章軍國事。
呂留良:明末清初人,號晚村。與黃宗羲、高斗魁等結(jié)識。
呂洞賓:河中府(今山西省永濟縣)人,一說陜西省人,號純陽子,唐代八仙之一,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,后四方云游,自稱回道人。
呂不韋:戰(zhàn)國時秦丞相,被封為文信侯,稱為“仲父”。
呂大臨:藍田(今屬陜西)人,北宋著名金石學家,程門四弟子之一,著有中國最早的古器物圖錄《考古圖》一書。
呂惠卿:宋代泉州晉江(今屬福建)人,曾參與王安石變法,官至參知政事。
呂蒙正:河南洛陽人,北宋名臣,太平興國進士第一。以敢言著稱,曾三任宰相,知人善薦。
呂祖謙:婺州(今浙江金華)人,南宋著名哲學家、文學家,被稱為浙東學派先驅(qū)。
呂天成:今浙江省余姚人,明代戲曲理論家,著有《曲品》一書。
呂天俸:清代大將,曾剿滅了張格爾叛亂,官至烏魯木齊提督。
呂正操(1905-——),遼寧省海城縣人。1922年參加東北軍,次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。
呂展(1919-1997),湖南省平江縣人。1936年參加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。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呂清(1915-——),河南省光山縣人。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。
呂義山(1912-1991),山西省崞(今原平)縣人。北京大學文學院畢業(yè)。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呂仁禮(1916-——),安徽省六安縣人。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,同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呂士英(1913-1989),又名呂世英,河北省臨城縣人。1938年參加冀西抗日游擊隊。同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呂作松(1913-——2005),湖北省陽新縣呂廣灣軍山村人。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。
呂炳安(1917-1967),河北省深澤縣人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呂黎平(1917-2001),原名呂繼熙,江西省興國縣人。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主義青年團。
呂登明(1945.8-——),山東省齊河縣人。1964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。
呂作松(1913-——),湖北省陽新縣人。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。
呂方、呂薇:歌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