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姓主要源自: 段姓
段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姬姓,是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后代,以王父字為氏。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及《史記·鄭世家》等資料所載,春秋時,鄭武公的兒子段叔大敗,逃到共,稱為共段叔。他的子孫后來四處分布,有的姓段,有的姓共叔,還有的以共為姓氏。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來。
2、出自封地,為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為氏。據(jù)《史記·老子列傳》所載,老子之子宗,春秋時為魏國將領(lǐng),受封于段干,人稱段干木,后代有以單姓段為姓氏的。這為山西段氏的由來。
3、出自遼西鮮卑族后裔。據(jù)《姓氏尋源》、《辭?!返荣Y料所載,西晉時遼西公領(lǐng)地有三萬家,分布在遼寧西部,族人多段姓。十六國時被后趙帝石虎所占,后來與漢人雜居,遂被融合,后多以段作為姓氏。是為遼西段姓。
4、出自云南段姓宗源有二:
①據(jù)《姓氏尋源》所載:“云南蠻段氏,魏末段延沒蠻代為酋帥,裔孫憑入朝拜為云南刺史,本出武威(今屬甘肅?。??!焙髠飨逻@支段姓。
②后晉時,白蠻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(治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),段姓為其大姓。
5、出自其他小數(shù)民族有段姓。潞西德昂族道普雷氏,滿、蒙、土、苗等均有段姓。
段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段姓堂號有“君軾堂”。此外,段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“武威堂”、“京兆堂”、“錦綢堂”、“余慶堂”、“多壽堂”“鳳集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京兆郡:漢太初元年改右內(nèi)史置京兆尹,治所在長安。三國魏將轄區(qū)改稱京兆郡。
2、武威郡:漢間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,治所在武威。此支段氏的始祖為西漢段貞。
3、扶風郡: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風,為三輔之一。三國時改為扶風郡,治所在槐里。西晉移至池陽。
4、天水郡:西漢武帝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始置,相當于今甘肅省天水、隴西以東地區(qū)。治所在平襄(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)。
【歷史名人】
段韶:南北朝時北齊姑臧武威人,累官至左丞相,封平原郡王。段隨:十六國時西燕人。初為西燕大將,國內(nèi)大亂之時被推為王,旋被殺。
段業(yè):西安人,十六國時北涼國君,初為后涼建康(今甘肅省高臺南)太守,后為匈奴人所擁立,在位三年被殺。
段規(guī):先秦時期曾以崇高的聲譽而被韓康子禮聘為相。
段干木:戰(zhàn)國時魏國人,求學于子夏,與田子方、李克、翟璜、吳起俱為魏國才士。
段會宗:天水上邽(今甘肅省天水)人,西漢任西域都護、雁門太守等職。
段孝直:漢景帝時舉孝廉,為長安令。
段匹石單:晉時鮮卑人。
段思平:五代時南方大理第一世王,他出自白蠻大姓,原通海節(jié)度使,世為南昭貴族。公元937年,建立大理國。
段安節(jié):唐齊州臨淄人。成式子。著有《樂府雜錄》,記載開元以后的樂部、樂器、節(jié)目、演員等。
段志玄:唐朝齊州臨淄人,世民即位,封樊國公,后改褒國公。
段文昌:臨淄(今山東省淄博市)人,唐穆宗時為相,治尚寬靜。文宗時拜御史大夫,封鄒平郡公。
段成式:文昌子,唐代文學家,官至太常少卿。
段秀實:汧陽(今陜西省千陽)人,唐代司農(nóng)卿。
段思平:五代時白蠻人,世為南詔貴族。公元九三七年,建大理國。史稱“大理第一世王”。
段成己:絳州稷山(今屬山西?。┤?,金代著名文學家,與其兄段克己均為當時享譽文壇較有影響的人物。
段興智:為段思平所建大理國末代國君,為忽必烈所滅。
段玉裁:字若膺(1735-1815),號懋堂,晚年又號硯北居士,長塘湖居士,僑吳老人。江蘇省金壇人。清代著名文學訓詁家、經(jīng)學家。
段祺瑞:安徽合肥人。原名啟瑞(1865-1936),字芝泉,晚號正道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