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姓主要源自: 何姓
何姓是當(dāng)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七位的大姓,人口眾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。
姓氏起源
1、源出于音訛,是“韓”的誤讀
何,作為姓,源出于音訛,是“韓”的誤讀,因此,韓厥既是韓姓始祖,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。
2、少數(shù)民族中的何姓。
3、他姓改姓。
何姓郡望堂號:
【堂號】
“水部堂”、“四友堂”、“忠孝堂”、“廬江堂”,此外,何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“學(xué)海堂”、“敬享堂”、“忠義堂”、“仁義堂”、“務(wù)本堂”、“廬江堂”、“廣右堂”、“纘續(xù)堂”、“賜策堂”、“義門堂”、“慈蔭堂”、“世德堂”、“三桂堂”、“詠梅堂”、“撫逸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廬江郡:西晉時期的廬江郡,轄今東起安徽蕪湖、北至壽縣、南至江西九江的廣大地區(qū),郡治舒縣(今安徽省廬江縣)。
2、陳郡:轄今豫東、豫南及安徽近30個縣市的廣大地區(qū)。
3、東??ぃ簴|海何氏家族具體在東海郯縣(今山東省郯城市)。
4、郫縣:秦始置縣,為今四川省成都西北的郫縣。
5、扶風(fēng)郡:漢武帝置右扶風(fēng),為三輔之一。三國魏時改為扶風(fēng)郡。治所在槐里(今陜西省興平東南),西晉移治池陽(今陜西省涇陽西北),唐時又曾改岐州為扶風(fēng)郡。
6、丹陽郡:又稱潤州,治所在今江蘇省丹陽。治今鎮(zhèn)江、丹陽一帶。
7、齊郡:西漢先為臨淄郡,后改齊郡,治臨淄(在今山東省臨淄一帶)。隋唐為青州北???。
【歷史名人】
何武:字君公,西漢蜀郡郫縣人,為人仁厚,獎稱人之善,歷任御史大夫,大司空等官。
何敞:字文高,東漢扶風(fēng)平陵人,水利學(xué)家,為人性直,出為濟南太傅,以寬和為政。
何進:東漢大將軍,南陽宛人。
何熙:字孟孫,東漢,陳郡陽夏人,少有大志。不拘小節(jié),體貌魁梧,善為容儀,官御史中丞,晉大司農(nóng)。
何晏:三國時玄學(xué)家,為魏晉玄學(xué)的主要創(chuàng)始者之一。字平叔(190-249),南陽宛(今河南省南陽)人,漢代大將軍何進之孫。
何休:字邵公(129-182),為董仲舒四傳弟子,東漢杰出經(jīng)學(xué)家。
何攀:字惠興,晉蜀郡郫人,武帝時為廷尉平,廷尉卿諸葛沖以攀蜀士輕之。
何琦:字萬倫,東晉廬江人,晉代三國論作者。
何充:字次道,東晉,廬江人,世代公卿,曾祖何禎,光祿大夫,祖何惲豫州刺史,父何睿安豐太守。
何遜:字仲言,南朝梁,東海郯人。何承天曾孫,宋員外郎何翼孫。
何遠:字義方,梁,東海郯人,武帝時歷官東陽太守。
何番:唐代和州人,事父母至孝,志潔行方。
何尚之:字彥德,南朝宋廬江人。父何叔度,官歷吳郡太守、尚書,恭謹(jǐn)謙潔。尚之官歷中書侍郎、尚書吏部郎、中書令。
何無忌:晉代東海郯人,少有大志,忠亮任氣,為廣武將軍。
何佟之:字士威,南朝齊廬江人。晉豫州刺史何惲六世孫,宋員外散騎常侍何邵之之孫。
何承天:南朝宋天文學(xué)家,東海郯人。
何敬叔:南齊東海郯人,為余抗令。
何思澄:字之靜,南朝粱東海郯人,父敬叔,齊徵東錄事參軍、余抗令。
何進滔,唐靈武人,曾祖父何考物,祖父何俊,皆為本州軍校。
何易於:唐為益昌令,愛民如赤子。
何景明:明朝文學(xué)家,稱“復(fù)古派”。字仲默,河南信陽人。
何紹基:為晚清宋詩派作家,字子貞,清,湖南道州人。
何叔衡:字玉衡,湖南省寧鄉(xiāng)人,清末秀才。
何香凝:當(dāng)代杰出的女畫家,原名瑞諫,廣東省南海人,廖仲愷夫人。
何長工:原名坤(1900-1987),湖南省華客人,曾參加五四運動,參加秋收起義。
何應(yīng)欽:字敬之(1890-1987),貴州興義人,黃埔軍??偨坦?,國民政府軍政部長,抗戰(zhàn)任總參謀長,中國戰(zhàn)區(qū)陸軍總司令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