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姓主要源自: 萬姓
萬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1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姬姓,是以祖父的字作為姓氏。
2、亦出自姬姓,以祖父的字“萬”為氏。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春秋時,晉國有大夫畢萬,又稱魏萬,其子孫以祖父的字“萬”為氏,稱萬氏。、
3、出自他族改姓。據(jù)《魏書·官氏志》載,南北朝時北魏有鮮卑族復姓葉萬氏,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,改為漢字單姓萬氏。
4、其他源流。史載,周武王因“以萬人而服天下”,其后就有人以“萬”為姓氏。
5、古代有弈葉的人,曾居住在陰山北面的萬紐于山,他的后代以居住地為氏,取山名的第一個字“萬”作為姓氏。
萬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萬姓堂號為“隰西堂”,萬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“扶風堂”、“河南堂”、“成孝堂”、“滋樹堂”、“永思堂”、“敦睦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扶風郡:漢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置右扶風,為三輔之一。三國魏時改為扶風郡,治所在槐里(今陜西省興平東南)。相當今陜西麟游、乾縣以西,秦嶺以北地區(qū)。西晉移治池陽(今陜西省涇陽西北)。
2、河南郡:漢高宗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雒陽(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)。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雙洎河、賈魯河上游地區(qū)及黃河以北原陽縣。
3、槐里縣:漢高祖三年(公元前204年)始置。唐“安史之亂”爆發(fā)后此地置“興平軍”,因該軍平叛安史之亂有功,故于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以該軍之名命名為興平縣,取“興旺平安”之意,縣名沿襲至今。
【歷史名人】
萬章:齊國人,戰(zhàn)國時期孟子門下的得意弟子,是最早揚名于歷史的萬姓先人。
萬脩:茂陵人,東漢名將。光武帝時歷任信都令、偏將軍等職,因功封槐里侯,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。
萬回:唐代高僧,曾預言安樂公主將被誅,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,其神異類此。
萬勝:元黃陂(今屬湖北)人,初從明玉珍起義,后任玉珍所建夏政權(quán)之司馬,因功升右丞相。
萬泰:明末浙江省鄞縣人,崇禎年間舉人。明亡后,隱居不仕,著道士服。工文學書法,尤善詩,著有《寒松齋稿》。
萬表:定遠(今屬安徽?。┤耍髡履觊g武進士,通經(jīng)術(shù),熟知先朝典故。
萬樹:宜興(今屬江蘇?。┤?,清代文學家、戲曲作家。
萬經(jīng):歸安人,清代杰出學者,康熙年間進士。
萬安國:代(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)人,北魏官至大將軍、大司馬,封安城王。
萬寶常:隋代音樂家,擅長諸多樂器,尤精琵琶,曾奉詔造諸樂器,以自制的水尺為律尺,以調(diào)樂音,撰有《樂譜》。
萬敬儒:廬州(今安徽省合肥)人,唐代大孝子。
萬壽祺:明末書畫家,萬歷年間舉人,著有《隰西堂集》。
萬承紀:江西省南昌人,清代著名畫家,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銜。
萬斯大:清朝經(jīng)學家。他一生精于經(jīng)學,對《春秋》、《三禮》尤有研究。
萬斯同:清代著名史學家,博通諸史,尤精明史,著有《歷代年表》。
萬家寶:筆名曹禺,祖籍湖北潛江,生于天津,現(xiàn)代史上杰出的文藝家、戲劇作家。作品有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、《原野》、《北京人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