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姓主要源自: 樊姓
樊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姓氏起源
1、出自姬姓,形成于西周,是周文王的后代,其始祖為樊仲山甫,史稱姬姓樊氏。
2、出自子姓,起源于商代,是成湯王的后代,史稱子姓樊氏,商湯的后裔子孫,在商中期以后,形成了陶、施、樊、繁、锜、幾和終葵七大族,其中有樊姓。
3、為西南少數(shù)民族姓氏,東漢時,巴郡、南郡蠻夷本有五姓:巴氏、樊氏、莘氏、相氏、鄭氏,皆出于武落鐘離山(今湖北省長陽西北)。
樊姓郡望堂號:
【堂號】
“上黨堂”、“南陽堂”,自立堂號:“崇德堂”、“文魁堂”、“鑒真堂”、“三陽堂”、“忠烈堂”、“檻真堂”、“聽命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上黨郡:戰(zhàn)國時韓國設置,秦滅韓后沿用,其地相當于今山西省沁水以東地區(qū)。
2、南陽郡:戰(zhàn)國時秦國初置,其地在今河南省南陽一帶。
【歷史名人】
樊噲:漢初將領,沛縣人,以軍功封舞陽侯。
樊英:字季齊,生于漢代,南陽魯陽人。通曉陰陽地理,并洞悉其中的奧妙,能推測災異。
樊遜:北齊哲學家,批判道教神仙方術,認為皆虛妄之術。
樊興:安州人,以罪為奴,從唐公平長安,授左監(jiān)門將軍。從秦王積戰(zhàn)多,封營國公,數(shù)賜黃金雜物。后坐事削爵。
樊圻:(1616-1694)清畫家,字會公,江寧(今江蘇省南京)人。擅畫山水、花卉、人物。為“金陵八家”之一。
樊弘:四川I江津人,編輯、教授,曾任政協(xié)第一、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,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顧問。
樊于期:戰(zhàn)國時秦將,避罪于燕,得燕太子丹之庇護,后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,愿得其首級以入秦,遂自刎而死。
樊宗師:字紹述,河中人。始為國子主簿。元和中,擢軍謀宏遠科,授著作佐郎。歷金部郎中,綿、絳二州刺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