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姓主要源自: 韓姓
韓姓是當(dāng)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,人口眾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(diǎn)八六。
姓氏來源
1、黃帝傳承?!渡胶=?jīng)》記載:韓流既是人名,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稱。韓流氏族是從昌意族中分化出來的,這個(gè)氏族便以韓為姓,第一批韓姓人由此產(chǎn)生。
2、以國為姓。韓國在春秋時(shí)期被晉國所滅。韓國亡國之后,國人便以韓為姓。
3、韓武子之后。韓國為晉國所滅以后,出了一位韓武子,其名萬,字武子,他因侍奉晉獻(xiàn)公立下大功,被晉獻(xiàn)公封于韓原(今陜西韓城)西南。韓武的子孫便以韓為姓。
4、曲沃桓叔之后。
5、亡國后國人以韓為姓。韓國滅亡后,國人以韓為氏,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(gè)郡望。
6、出大汗氏改姓為韓。北魏孝文帝從平城(今山西大同)遷都洛陽,實(shí)行漢化改革,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,其中的出大汗氏改為韓。
韓姓郡望堂號【堂號】
韓姓堂號有“泣杖堂”、“昌黎堂”。此外,韓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“潁川堂”、“南陽堂”、“畫錦堂”、“榮歸堂”、“榮事堂”、“書錦堂”、“繼錦堂”、“福蔭堂”、“恭壽堂”、“永思堂”、“翕和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潁川郡:秦王政時(shí)置郡,治所在陽翟(今河南省禹州)。秦滅韓,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,在今河南省中部。東魏遷治潁陰(后為長社,即今河南省許昌)。隋唐為許州潁川郡。
2、南陽郡:
①春秋戰(zhàn)國稱南陽的地區(qū)頗多。
②秦以宛為治所,置南陽郡。隋唐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(今河南省鄧縣)為治所。元明清南陽府治南陽,即漢宛縣、今河南省南陽市。
3、昌黎郡:自曹魏至隋初,以昌黎(今遼寧省遼東義縣)為中心,在遼河以西,有昌黎郡。今河北省昌黎縣隋唐在盧龍縣境內(nèi)。
【歷史名人】
韓信:西漢初期官至大將軍,封為楚王,后貶為淮陰侯。著名軍事家。著有《兵法》三篇。
韓當(dāng):字義公,幽州遼西郡令支縣(今河北省遷安)人,與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,三國吳名將、都督。
韓愈:唐朝文學(xué)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首開宋明理學(xué)之先河。
韓非:戰(zhàn)國末期思想家,法家創(chuàng)始人韓國公族(今河南禹州人)。
韓滉:唐代畫家。字太沖,長安(個(gè)陜西省西安)人。德宗朝宰相。
韓偓:唐代詩人。字致堯(一作致光),小字冬郎,自號玉山樵人,京兆萬年(今陜西省西安)人。
韓琦:河南安陽人,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名重一時(shí)。
韓昭侯:戰(zhàn)國名君,建立了因功行賞制度。
韓非:戰(zhàn)國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,《韓非子》一書,為先秦法家學(xué)說的集大成者。
韓擒虎:東垣(今河南省新安)人,字子通(538-592),出身將門。
韓湘子:道教八仙之一。唐朝韓愈的侄孫子。
韓世忠:南宋大將。他與岳飛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。
韓山童:元末農(nóng)民起義軍(紅巾軍)領(lǐng)袖。
韓復(fù)榘:河北省霸縣人,行伍出身,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,后脫馮附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