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姓主要源自: 董姓
董姓是當(dāng)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一。
姓氏來源
1、出自己姓。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等資料所載,顓頊后裔董父精于飼龍,很得帝舜的賞識,故賜董父以董為姓,其后代亦以賜姓董為氏。
2、出自官名。據(jù)《姓氏急就篇注》所載,周朝有大夫辛有,其二子在晉國任職太史,董督晉國典籍史冊,子孫世襲官職,并以官為姓氏,稱為董氏。
3、其他源流。據(jù)《董氏世譜》所載,帝顓頊的后代陸終有一子叫參胡,姓董,參胡的子孫便有以董為姓者。另外,朝鮮族等也有董姓。
董姓郡望堂號
【堂號】董姓堂號有:“直筆堂”、“良史堂”,此外,董氏的主要堂號還有“豢龍?zhí)谩?、“隴西堂”、“正誼堂”、“三策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隴西郡:戰(zhàn)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公元前279年)置郡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肅省臨洮南)。
2、濟陰郡:漢景帝中元六年(公元前144年)分梁國置國,后改為郡,治所在定陶(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)。相當(dāng)今山東省菏澤附近,南至定陶、北至濮城地區(qū)。
【歷史名人】
董狐:被當(dāng)時的孔子譽為良史的史官,是最早出現(xiàn)于史籍的董姓名人。
董宣:陳留圉人(今河南杞縣),董仲舒五代孫,東漢著名良吏,光武帝時為洛陽令。
董賢:云陽(今陜西淳化)人,西漢大司馬。
董和:(?-220)枝江董市人,蜀漢掌軍中郎將。
董允:(?—246)董和之子。秉承了董和的高風(fēng)亮節(jié),是時人所稱的蜀中四英之一。
董奉:董允之孫,建康董氏之祖,為一代名醫(yī)。
董誥:(1740—1818)累官至軍機大臣、東閣大學(xué)士,擢文華殿大學(xué)士(宰相)。
董源:(?—962)鐘陵人(今江西進賢),五代南唐畫家,世稱董北苑。
董槐:(?—1262)宋濠州定遠(今安徽定遠)人,嘉定十六年進士。
董仲舒:西漢哲學(xué)家,今文經(jīng)學(xué)大師。
董小婉:著名才女,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。
董邦達:(1696—1769)浙江富陽人,累官至工部尚書、禮部尚書。又是著名畫家,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。
董遵誨:(926—981)涿洲范陽人(今河北涿縣)。武藝絕人,能挽強命中。
董其昌:松江華亭人(今上海松江),明代著名畫家。
董解元:金朝時戲曲家。
董必武:(1885—1975)湖北黃安(今紅安)人,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偉大的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,黨和國家卓越的領(lǐng)導(dǎo)人之一。
董振堂:(1895-1937)河北新河縣人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杰出將領(lǐng)之一、寧都起義領(lǐng)導(dǎo)人之一。
董存瑞:(1929-1948)河北懷來人。中國人民解放軍戰(zhàn)斗英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