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黎
黎錦輝
黎姓 起源黎姓主要源自: 黎姓。
姓氏來源 1、自九黎的后裔。黎曾被封為北正(一說火正)官,掌管民事,其后裔有以字為氏,稱黎氏。 2、出自黎國后裔。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等所載,商時有諸侯國--黎國,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,商末被周文王所滅;
更多?- 錦:
-
基本解釋:
錦(錦)jǐn ◎ 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:錦旗。錦屏。錦標。錦繡(精美鮮艷的紡織品,喻美麗或美好,如“錦繡山河”、“錦繡前程)”。錦上添花。 ◎ 鮮明美麗:錦霞。錦緞。錦箋。錦雞(鳥,形狀和雉相似,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,頸橙黃色,背暗綠色,雜有紫色,尾長,雌的羽毛暗褐色。飼養(yǎng)供玩賞)。
筆劃順序:
- 輝:
-
基本解釋:輝 (輝)
huī
閃射的光彩:光輝。滿室生輝。輝煌。
照耀:輝映。輝耀。輝照。
筆畫數(shù):12;
部首:車;
筆順編號:243135451512
- 驚雪
-
怪得北風急,前庭如月輝。
天人寧許巧,剪水作花飛。
- 見螢火
-
巫山秋夜螢火飛,簾疏巧入坐人衣。
忽驚屋里琴書冷,復亂檐邊星宿稀。
卻繞井闌添個個,偶經(jīng)花蕊弄輝輝。
滄江白發(fā)愁看汝,來歲如今歸未歸。
-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
-
彼美漢東國,川藏明月輝。
寧知喪亂后,更有一珠歸。
黎錦暉(1891年9月5日一1967年2月15日),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。 ,兒童歌舞音樂作家,中國近代歌舞之父。湖南湘潭人, [6] “黎氏八駿”之一。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。家鄉(xiāng)民間音樂和當?shù)亓餍械南鎰?、花鼓戲、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。 1910年前在家鄉(xiāng)讀小學、中學,曾廣泛接觸民間音樂,學習民族樂器。使他從小受到民族傳統(tǒng)音樂文化的熏陶。1912年長沙高等師范畢業(yè)后,在北京和長沙,任職員、編輯、音樂教員等。他重視民族音樂的教育、曾嘗試著用傳統(tǒng)曲調(diào)配上文言歌詞以培養(yǎng)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愛好。1916年參加北京大學音樂團活動,曾任《平民周報》的主編,這期間,他編寫了兩種歌曲集:一是《平民音樂新編》,以器樂曲為主;一是《民間采風錄》,以聲樂曲為主。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主編《小朋友》周刊,創(chuàng)辦中華歌舞專科學校。后又組建“中華歌舞團”。 1929年組織“明月歌舞團”,并到全國各地巡回演出。1928年組織“中華歌舞劇團”赴南洋演出。抗戰(zhàn)時赴重慶,1940年任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委員。建國后,長期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。1931年,“明月歌舞團”并入聯(lián)華影業(yè)公司。1949年后,他在上海美術(shù)電影制片廠擔任作曲,1967年逝世于上海。
黎錦輝,湖南臨湘人。1908年出生于農(nóng)民家庭。幼時入私塾讀書。1926年8月,考入岳郡聯(lián)合中學。1927年3月,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主義青年團。 [1] 1927年“馬日事變”后學校停辦,考入武昌國民革命軍學兵連學習軍事。1928年初,返回岳郡聯(lián)中復學。同年底,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不久,被黨組織派往長沙廣雅中學邊讀書,邊從事地下工作。1930年夏,奉命回到臨湘、岳陽縣邊區(qū)的西塘、托壩、柳廠、合盤等地開展打擊土豪劣紳和組織武裝斗爭的活動,并擔任岳陽、臨湘兩縣蘇維埃政府委員。同年11月,調(diào)紅軍湘北獨立團負責政工工作。1931年秋,任獨立團團長,奉命率部開赴江西銅鼓、萬載、修水一帶,開辟和擴大革命根據(jù)地。1935年8月,在江西修水白沙嶺指揮部隊與敵作戰(zhàn)時身先士卒,中彈犧牲。 [1]
(無勇) 盛衰交加,徒有高志,天王福祉,終世平安?!?
次吉祥運(表示多少有些障礙,但能獲得吉運)
心比天高、命比紙薄,無大業(yè)可成,但大都可平安度日。
詩曰:志高力微乏實行,妄謀無計事難成,晚年平安靜逸祥,享得天賦增吉祥。
志高力微的努力奮斗數(shù)。(半吉)
基業(yè):技藝、文昌、藝術(shù)、時祿、厄星、紅艷。
家庭:六親無緣,夫妻旗鼓相當,難為兒女。
健康:良好,須防陰病和眼疾。
含義:盛衰交加之象,無實行貫徹之勇,徒有高志而無成事之能,然而天生福氣,大都終世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