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張
張鳳岐
張姓 起源張姓主要源自: 張姓。
姓氏來源 1、出自黃帝之后代揮。曾經(jīng)是重要武器弓箭的發(fā)明者揮,其后有以張為姓氏的。是為河北張氏。 2、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。據(jù)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載,春秋時,晉國有大夫解張,字張侯,其子孫以字命氏,也稱張
更多?- 鳳:
-
基本解釋:鳳 (鳳)
fèng
傳說中的鳥王(雄的稱“鳳”;雌的稱“凰”):鳳凰。鳳雛(幼小的鳳;喻英俊少年)。龍肝鳳髓(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)。龍駒鳳雛(喻有才華的英俊青少年)。雛鳳清于老鳳聲。
姓。
筆畫數(shù):4;
部首:幾;
筆順編號:3554
- 岐:
-
基本解釋:岐 qí
〔岐山〕山名,在中國陜西省。
〔岐黃之術〕指中醫(yī)的醫(yī)術。“岐”,岐伯;“
同“歧”。黃”,黃帝,相傳他們都是中華民族醫(yī)家之祖。
筆畫數(shù):7;
部首:山;
筆順編號:2521254
- 江南逢李龜年
-
岐王宅里尋常見,崔九堂前幾度聞。
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(jié)又逢君。
- 重答柳柳州
-
弱冠同懷長者憂,臨岐回想盡悠悠。
耦耕若便遺身老,黃發(fā)相看萬事休。
- 天作
-
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。
彼作矣,文王康之。
彼徂矣,岐有夷之行。
子孫保之。
張鳳歧(1911~1945)又名興周,曾用名張子孚、張中孚,張樂然。原籍開原縣刁皮屯村。1936年投身革命,去黑龍江省富錦縣,先任教,后參加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.于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歷任抗聯(lián)獨立師秘書長、十一軍秘書長、第三路軍秘書長,是我省早期參加抗聯(lián)的先驅,曾兩次去蘇聯(lián)參加抗聯(lián)整編。1945年秋,從蘇聯(lián)回國,在同江渡口被反動派武裝包圍,壯烈犧牲,年僅34歲。
張鳳岐,男,1956年9月出生,山東安丘人,漢族,本科學歷,1974年3月參加工作。曾任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。
張鳳岐同志,男,漢族,1911年12月出生于陜西省富平縣,1933年3月參加革命,193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歷任關中特委組織部長,淳耀縣縣委書記、關中地委秘書長、組織部長,關中專署副專員,咸陽地委副書記,新疆分局迪化區(qū)委副書記、黨委委員,自治區(qū)黨委組織部副部長、部長,自治區(qū)紀委副書記、書記,自治區(qū)人大常委會副主任,1983年2月離休。2002年1月享受正省級醫(yī)療待遇。 因病醫(yī)治無效,于2010年1月22日17時15分(北京時間)在烏魯木齊去世,享年100歲。
張鳳岐 [1] (1912-1988)黑龍江省呼蘭縣鐵力人。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軍政干部學校畢業(yè),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戰(zhàn)士。加入東北抗聯(lián)軍抵抗日本侵略者。1938年2月入黨, 1940年11月轉戰(zhàn)進入蘇聯(lián),加入蘇聯(lián)紅軍。曾任蘇聯(lián)紅軍第88國際旅·排長。1959年哈爾濱狩獵管理委員會副主任。1988年10月6日于哈爾濱逝世。
張鳳岐(1921.11 ~2011.5),男,1921年11月13日生于河北省寧津縣((今山東省寧津縣),1938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,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原吉林省顧問委員會主任。
張鳳岐,男,漢族,1970年1月生,甘肅靖遠人,1988年11月參加工作,199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大學學歷。 曾任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、黨組成員(掛職)。 [1]
(六爻之數(shù))六爻之數(shù),發(fā)展變化,天賦美德,吉祥安泰?!?
次吉祥運(表示多少有些障礙,但能獲得吉運)
男性雙妻運
溫和運(性情平和、能得上下信望)
吉人自有天相數(shù),逢兇化吉不在話下。
詩曰:安穩(wěn)余慶福祿開,盛大幸福天賜來,內含衰兆就謹慎,天乙貴人守身邊。
安穩(wěn)吉慶的吉人天相數(shù)。(半吉)
基業(yè):豪杰、官祿、財錢、將星、學者。
健康:逢兇化吉,遇一次生險,可得長壽。
含義:天德地祥具備,福慶甚廣,家勢盛大萬寶朝宗之運然滿極必損,盈極必虧,若其他要素配合的不周者,恐或如流水而下,成為所謂樂極生悲之象,此數(shù)理具有天賦之美,安穩(wěn)吉慶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