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唐
- 龍:
-
基本解釋:
龍 (龍) lóng 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姓。 中譯英: dragon
- 煌:
-
基本解釋:煌 huáng
光明,明亮:輝煌。星火煌煌。
筆畫數(shù):13;
部首:火;
筆順編號:4334325111121
- 夏花明
-
夏條綠已密,朱萼綴明鮮。
炎炎日正午,灼灼火俱燃。
翻風(fēng)適自亂,照水復(fù)成妍。
歸視窗間字,熒煌滿眼前。
- 郊廟歌辭·享龍池樂章·第三章
-
龍池躍龍龍已飛,龍德光天天不違。
池開天漢分黃道,龍向天門入紫微。
邸第樓臺多氣色,君王鳧雁有光輝。
為報寰中百川水,來朝此地莫東歸。
- 舞楊花
-
牡丹半坼初經(jīng)雨,雕檻翠幕朝陽。
嬌困倚東風(fēng),羞謝了群芳。
洗煙凝露向清曉,步瑤臺、月底霓裳。
輕笑淡拂宮黃。
淺擬飛燕新妝。
楊柳啼鴉晝永,正秋千庭館,風(fēng)絮池塘。
三十六宮,簪艷粉濃香。
慈寧玉殿慶清賞,占東君、誰比花王。
良夜萬燭熒煌。
影里留住年光。
讀音
“唐龍煌”的讀音為:Táng Lóng Huáng,音調(diào)為:陽平,陽平,陰平
多音字
煌
(離散) 傾覆離散,骨肉分離,內(nèi)外不和,雖勞無功。
兇數(shù)運(表示逆境、沉浮、薄弱、病難、困難、多災(zāi)等)
骨肉分離,內(nèi)外不和,多病弱短命。
詩曰:傾覆離散家破財,內(nèi)外不和無可靠,家散喪妻悲愁限,貧病交迫壽又短。
傾覆離散,雖勞無功數(shù)。(兇)
基業(yè):豪杰、文昌、將星、劫祿、破財。
家庭:六親無緣,夫婦分離,乏子息。
健康:外傷、廢疾、先天五行為金者平安。
含義:內(nèi)外不和,骨肉分離,逆境兇煞無限,傾家破產(chǎn)亡身的悲運數(shù)。故多病弱短命、妻子離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