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裴
- 通:
-
基本解釋:通 tōng
設有阻礙,可以穿過,能夠達到:通風。通天。通氣。通宵。通行。通過。通衢。貫通。四通八達。曲徑通幽。
懂得,徹底明了:通曉。通徹。通今博古。通情達理。
傳達:通令。通訊。通報。通告。通知。通緝。通諜。
往來交接:通敵。通商。通郵。通融。通假(jiě)(漢字的通用和假借)。串通。溝通。
普遍、全:通才(指知識廣博,具有多種才能的人)。通論。通體。通身。通讀。通常。通病。通盤。普通。
男女不正當?shù)男孕袨椋和?。私通?
筆畫數(shù):10;
部首:辶;
筆順編號:5425112454
- 詠史詩·牛渚
-
溫嶠南歸輟棹晨,燃犀牛渚照通津。
誰知萬丈洪流下,更有朱衣躍馬人。
- 一剪梅·中秋元月
-
憶對中秋丹桂叢。
花在杯中。
月在杯中。
今宵樓上一尊同。
云濕紗窗。
雨濕紗窗。
渾欲乘風問化工。
路也難通。
信也難通。
滿堂惟有燭花紅。
杯且從容。
歌且從容。
- 尋張逸人山居
-
危石才通鳥道,空山更有人家。
桃源定在深處,澗水浮來落花。
裴通,字文玄,河東聞喜(今山西省聞喜縣)人。唐朝大臣,禮部尚書裴士淹的兒子。 門蔭入仕,經(jīng)歷唐憲宗到唐穆宗四朝,歷任戶部員外郎、金部郎中、少府監(jiān)、檢校禮部尚書、汝州刺史、國子祭酒、太子詹事,卒于任上。
裴通(?~599年),字悉達,河東郡虞鄉(xiāng)縣(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(xiāng)鎮(zhèn))人,北周到隋朝官員,驃騎大將軍裴彥之子。 開皇六年(586年),舉報 [1] 相州刺史梁士彥(舅舅)勾結大將軍宇文忻在謀反, [2] 得到隋文帝楊堅信任,出任潼海二州刺史,遷揚州道行軍總管,襲封吉陽縣公,參加隋滅陳之戰(zhàn),晉封上柱國、懷義公。 開皇十八年(599年),去世,葬于大興縣高陽原。 [1]
(石上金花)石上金花,內(nèi)心勞苦,貫徹始終,定可昌隆。
次吉祥運(表示多少有些障礙,但能獲得吉運)
本應享天賦的幸福,但缺乏進取的勇氣,故稱吉兇參半數(shù)。
詩曰:養(yǎng)神耐勞得安然,嫌力不足乏實行,片面幸福內(nèi)麻煩,修身養(yǎng)德計事成。
沒有實質(zhì)的磨神耐勞數(shù)。(半吉)
基業(yè):技藝,文昌,學士,破厄,劫祿。
家庭:時有爭執(zhí),宜守平和。
健康:外傷,少些病患,三才善者安康。
含義:備有生成的吉運,自應享受富貴福祿,無奈內(nèi)心勒苦甚多,缺乏實行貫徹的精神,進取的勇氣稀少致陷失敗,故稱吉兇參半的運數(sh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