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姓主要源自: 勞姓
勞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勞氏家族的得姓,與一個地名——嶗山有關(guān),嶗山又名牢山,嶗山古時稱勞山。
姓氏起源
勞(Láo勞)源流純正,源出有一:起源于漢代,是一個以山為氏的姓。東海上有一個有名的風(fēng)景勝地——嶗山。居住在嶗山的人一直到西漢時才開始與外界的人交往,也就是從這時開始,他們成為了漢王朝的百姓。漢王朝在這個時候賜他們?yōu)閯谛铡J来鄠鳌?
勞姓郡望堂號:
【堂號】
空
【郡望】
1、武陽郡:隋代將魏州改為武陽郡,治所在貴鄉(xiāng)(今河北省大名東北),唐代又改為魏州。相當(dāng)今河北省大名、磁縣、涉縣、武安、臨漳、肥鄉(xiāng)、魏縣、丘縣、成安、廣平、館陶、河南滑縣、??h、內(nèi)黃及山東省冠縣一帶等縣地。
2、松陽縣:東漢建安四年(199年)分章安縣地置松陽縣。隋開皇九年(589年)析松陽東鄉(xiāng)地置括蒼縣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置松州。八年廢州復(fù)縣;同年,省遂昌縣入松陽縣。景元二年(711年)遂昌從松陽析出。乾元二年(759年)析南鄉(xiāng)地置龍泉縣,至此,縣域基本穩(wěn)定。唐貞元間,縣治由古市遷今址。五代后梁開平四年(910年)易名長松縣;后晉天福四年(939年)改稱白龍縣。宋咸平二年(999年)復(fù)名松陽縣。
3、渤??ぃ何鳚h置。在今天河北省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。
【歷史名人】
勞 泉:清代諸生,字平甫,仁和人。他和勞革兩人專攻歷史書在當(dāng)時很有名氣,人稱“二勞”。
勞 革:他和勞泉兩人專攻歷史書,在當(dāng)時很有名氣,人稱“二勞”。
勞 夷:唐代賢士。
勞 因:宋代良臣。
勞 鉞:字廷器,明代進(jìn)士,江西德化人。
勞 權(quán):浙江仁和(杭州)人,字平甫(1818-1861),又字衡子,號巽卿等,精于校讎之學(xué)。
勞彥遠(yuǎn):三國時期著名的宦官。
勞崇光:清朝人,舉為進(jìn)士而當(dāng)官。
勞乃宣:字季瑄(1843-1921),號玉初。平生尊古重道,博通經(jīng)史、禮制、刑法、歷算、教育,尤重數(shù)學(xué)研究。
勞 丙:東漢的瑯琊名士。
勞 霸:晉朝原三公郎。,
勞 彥:后蜀官拜尚書。
勞 樟:后蜀官拜尚書。
勞 甚:明代的副都御史。
勞 樟:嘉靖中羅田知縣。
勞崇光:清代的云貴總督。
勞 孝:清代輿學(xué)家。
勞 培:(1886-1911),原名勞泮光,字肇明,廣東省開平縣長沙塘鄉(xiāng)(今沙塘鎮(zhèn)聯(lián)光村)興賢組人,近代民主革命烈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