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李
李國楨
李姓 起源李姓主要源自: 李姓。
姓氏來源 1、源于嬴姓,或出自皋陶之后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理征,或出自周朝道教創(chuàng)始人老子李耳,屬于以官職名為氏。 2、源于他族改姓,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。 3、出自他姓 4、源于虎圖騰說 5、源于老姓說
更多?- 國:
-
基本解釋:
● 國(國)guó ㄍㄨㄛˊ ◎ 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(zhì)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國是”)。 ◎ 特指中國的:國產(chǎn)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yuè ㄩㄝˋ)。國藥。 ◎ 姓。 筆順編號:25112141
筆劃順序::
- 楨:
-
基本解釋:楨 (楨)
zhēn
堅硬的木頭。
古代打土墻時所立的木柱,泛指支柱:楨干(gàn )(喻能勝重任的人)。
古書上指女貞樹。
筆畫數(shù):10;
部首:木;
筆順編號:1234212534
- 送李端
-
世上許劉楨,洋洋風雅聲。
客來空改歲,歸去未成名。
遠近天初暮,關河雪半晴。
空懷諫書在,回首戀承明。
- 丘中有麻
-
丘中有麻,彼留子嗟。
彼留子嗟,將其來施施。
丘中有麥,彼留子國。
彼留子國,將其來食。
丘中有李,彼留之子。
彼留之子,貽我佩玖。
-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
-
彼美漢東國,川藏明月輝。
寧知喪亂后,更有一珠歸。
李國楨(1618年—1644年),號兆瑞,豐城人。崇禎三年(1630年)襲襄城伯。南明贈其為太子太師、襄城侯,謚號'貞武'。襄城伯李國楨,崇禎時期京營總督,有辯才,但無突出的軍事才能。崇禎皇帝自縊,只有李國楨“泥首去幘,踉蹌奔赴,跪梓宮前大哭”。農(nóng)民軍將他抓住見李自成。他“以頭觸階,血流被面”。李自成勸李國楨投降。李國楨說:讓我投降必須答應三件事:一是明代帝王陵寢不能發(fā)掘破壞;二是用天子禮葬崇禎皇帝;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。李自成一一答應。后面見李自成,李自成命令他跪下,他拒絕;李自成隨即以身家性命脅迫他,他再次拒絕;最后李自成以屠城脅迫他,他才肯屈膝。后因責賄不足,被拷折踝,自縊死。李國楨夫人也受盡凌辱。李天根在其《爝火錄》中對李國楨在北京覆亡之際毫無作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;有言李在覆亡之后的行為只是“徒為大言以聳賊聽,冀萬一之獲免?!?
享受盛譽的書法家。在齊榜書、左書和竹筆書法中的“飛白”藝術建樹卓越。作品受國內(nèi)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。受到國家高層的重視。
李國楨,江蘇蘇州人。中共黨員。1963年畢業(yè)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。
李國楨(1947年1月—1969年6月),男,河南省長垣縣凡相公社人。生前任新疆軍區(qū)排長,1969年6月在鐵列克提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中犧牲。
李國楨, 字墨宇,別號公羽,1940年生,系烈山區(qū)洪莊村人。1964年畢業(yè)于合肥師范學院,先后從事戲劇、文學、書法等創(chuàng)刊,發(fā)表各種文藝作品五十多件,尤其著名的是他編寫的《古今對聯(lián)錦集》一次就發(fā)行十萬冊。李國楨已蜚聲藝壇。他是中國戲劇學家協(xié)會會員,全國曲藝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華鋼筆字學會副會長,中華青年鋼筆書記協(xié)會副會長,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安徽分會理事,現(xiàn)任安徽省滁縣地區(qū)文聯(lián)副主席。
李國楨,女,博士,現(xiàn)任湖南大學金融與統(tǒng)計學院助理教授 [1] 。
(無謀) 無謀之人,漂泊不定,晦暝暗黑,動搖不安?!?
兇數(shù)運(表示逆境、沉浮、薄弱、病難、困難、多災等)
無謀不算豈能成功。一生無成。
詩曰:黑暗無光不安定,苦慘刑傷事難成,病弱短命多困苦,徒加煩勞損精神。
爭名奪利,黑暗無光數(shù)。(兇)
基業(yè):官星,將星,文昌,智能,技藝災厄,傷殘。
家庭:祖宗無基,親友無情,兄弟無緣,三才善者可彌補。
健康:外傷,病疫,短命等。
含義:屬晦冥黑暗,搖動不安的兇象,方向不喧盡任風波的運格,無謀不算而計劃豈能成功,故難免失敗苦惱或刑罰,殺傷,傷疾患,短命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