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賈
賈詡
賈姓 起源賈姓主要源自: 賈姓。
姓氏起源 1、以國為氏,出自姬姓,為賈伯之后。西周時,周康王姬別把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小兒子公明封于賈,建立賈國,號為賈伯,賈亡國后,其后裔子孫按當時的習慣“以國為氏”,就是賈氏,賈姓從此出現(xiàn)。 2、
更多?- 詡:
-
基本解釋:詡 (詡)
xǔ
夸耀,說大話:自詡??湓偂?
〔詡詡〕同“栩栩”。
普遍:“德發(fā)揚,詡萬物”。
筆畫數(shù):8;
部首:讠;
筆順編號:45541541
- 滿江紅·寫懷
-
怒發(fā)沖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
抬望眼、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閑、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靖康恥,猶未雪。
臣子恨,何時滅。
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
壯志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
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- 如夢令·常記溪亭日暮
-
常記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歸路。
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。
爭渡,爭渡,驚起一灘鷗鷺。
- 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
-
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
千里孤墳,無處話凄涼。
縱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
夜來幽夢忽還鄉(xiāng),小軒窗,正梳妝。
相顧無言,惟有淚千行。
料得年年腸斷處,明月夜,短松岡。
賈詡(147年-223年8月11日),字文和,武威郡姑臧縣(今甘肅武威市)人。漢末至三國時期軍事戰(zhàn)略家,曹魏開國功臣,輕騎將軍賈龔之子。 賈詡以舉孝廉出身,起家拜郎官。后成為董卓部將。董卓死后,先后依附于李傕、郭汜、段煨、張繡,兩次獻計打敗曹操。建安四年(199年)隨張繡歸降曹操。官渡之戰(zhàn)時,力主決戰(zhàn)。在赤壁之戰(zhàn)前,主張先安楚地,后圖江東,沒有得到采納。曹操與關中聯(lián)軍相持渭南時,獻上離間計瓦解馬超、韓遂,一舉平定關中。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,以袁紹、劉表為例,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,支持曹丕成為世子。黃初元年(220年),曹丕稱帝后,拜太尉,冊封壽鄉(xiāng)侯。反對曹丕征吳,沒有得到采納,無功而返。黃初四年(223年),賈詡去世,享年七十七歲,謚號為肅,配享魏文帝廟庭。 [1] 《唐會要》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[2] 。 賈詡精通兵法,著有《鈔孫子兵法》一卷 [3-4] ,并為《吳起兵法》校注 [5] 。
賈詡,亂世的毒士!《三國之亂舞》的控場達人!東漢末著名謀士。先后作了董卓、段煨、張繡、曹操的幕賓,為求自保曾獻計于李催郭汜引發(fā)長安之亂,弄得生靈涂炭,后助張繡兩勝兵力雄厚的曹操,使得曹操部將典韋、長子曹昂、侄子曹安民戰(zhàn)死,潼關之戰(zhàn)時獻“離間計”迫使馬超、韓遂反目而內訌兵敗,接著又暗助曹丕繼曹魏大業(yè),可謂未卜先知、算無遺策。賈詡算是整個三國歷史中最懂得適時而動的謀略家!
賈詡,字文和,智計詭譎的亂武之臣,與荀攸并稱“算無遺策”。用計狠辣,深諳人心,不僅成功煽動西涼軍反噬長安,更幾乎讓曹操命喪宛城之役。
法術攻擊型武將,通過手中的法球“萬象”攻擊敵人和輔助隊友。
賈詡是三國時曹軍的著名謀士
賈詡,現(xiàn)任江蘇省徐州市司法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。 [1]
- 詡
- 更多?
(非業(yè)) 非業(yè)非力,精神迫滯,災害交至,遍償痛苦。
兇數(shù)運(表示逆境、沉浮、薄弱、病難、困難、多災等)
坐立不安,處世多難。
詩曰:坐立不安如萍動,病災非業(yè)逢波浪,發(fā)疾短命禍根生,精神失意發(fā)狂異。
坐立不安處世多難數(shù)。(兇)
基業(yè):將星,財帛,學士,文昌,技能,藝術,破厄,劫財。
家庭:六親不相投,兄弟難相處,不宜心直口快。
健康:刑罰,外傷,病災,傷殘,天生五行為金者可望平安。
含義:窮迫,滯塞,逆境之數(shù),缺乏堅定信念,災禍交至,搖動為安,致陷于短命,病疾或嘗盡痛苦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