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馮
- 喆:
-
基本解釋:喆 zhé
同“哲”,多用于人名。
筆畫數(shù):12;
部首:口;
筆順編號:121251121251
三才評分0 | |
---|---|
姓名總筆畫數(shù) | 12 |
姓名五行 | |
姓名筆畫 | 12 |
天格 | |
地格 | |
人格 | |
總格 | |
外格 | |
評語 |
- 滿江紅·寫懷
-
怒發(fā)沖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
抬望眼、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閑、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靖康恥,猶未雪。
臣子恨,何時滅。
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
壯志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
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- 如夢令·常記溪亭日暮
-
常記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歸路。
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。
爭渡,爭渡,驚起一灘鷗鷺。
- 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
-
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
千里孤墳,無處話凄涼。
縱使相逢應(yīng)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
夜來幽夢忽還鄉(xiāng),小軒窗,正梳妝。
相顧無言,惟有淚千行。
料得年年腸斷處,明月夜,短松岡。
馮喆(1920年—1969年6月2日),原名馮貽喆,出生于天津市,原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(qū),中國內(nèi)地演員,畢業(yè)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院。 1947年,主演個人首部電影《裙帶風》,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 [1] 。1949年,主演愛情電影《戀愛之道》 [2] 。1952年,由其主演的戰(zhàn)爭電影《南征北戰(zhàn)》上映 [3] 。1956年,主演戰(zhàn)爭電影《鐵道游擊隊》 [4] 。1957年,主演劇情電影《羊城暗哨》 [5] 。1959年,在戰(zhàn)爭電影《沙漠追匪記》中飾演騎兵班長鐘永勝 [6] 。1963年,主演抗日電影《金沙江畔》 [7] 。 1969年6月2日,馮喆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關(guān)押而逝世,終年49歲 [6] 。1978年7月13日,峨眉電影制片廠舉行全廠追悼會,公開為馮喆平反昭雪 [6] 。1995年,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、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,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“中華影星”之一 [8] 。2005年,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年之際,馮喆被評為“中國電影百位優(yōu)秀演員” [9]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