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馮
- 緄:
-
基本解釋:緄 (緄)
gǔn
織成的帶子。
繩。
一種縫紉方法,沿著衣服等的邊緣縫上布條、帶子等(亦稱“滾邊”):緄邊。
筆畫數(shù):11;
部首:纟;
筆順編號:55125111535
三才評分0 | |
---|---|
姓名總筆畫數(shù) | 11 |
姓名五行 | 火 |
姓名筆畫 | 11 |
天格 | |
地格 | |
人格 | |
總格 | |
外格 | |
評語 |
- 小戎
-
小戎俴收,五楘梁辀。
游環(huán)脅驅(qū),陰靷鋈續(xù)。
文茵暢轂,駕我騏馵。
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
在其板屋,亂我心曲。
四牡孔阜,六轡在手。
騏騮是中,騧驪是驂。
龍盾之合,鋈以觼軜。
言念君子,溫其在邑。
方何為期?胡然我念之。
俴駟孔群,厹矛鋈錞。
蒙伐有苑,虎韔鏤膺。
交韔二弓,竹閉緄滕。
言念君子,載寢載興。
厭厭良人,秩秩德音。
- 滿江紅·寫懷
-
怒發(fā)沖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
抬望眼、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閑、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靖康恥,猶未雪。
臣子恨,何時(shí)滅。
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
壯志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
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- 如夢令·常記溪亭日暮
-
常記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?dú)w路。
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。
爭渡,爭渡,驚起一灘鷗鷺。
馮緄(gǔn)(?―167年),字鴻卿(又作皇卿 [1] )。巴郡宕渠(今四川渠縣)人 [2] 。幽州刺史馮煥之子,東漢時(shí)期名將。 馮緄早年因幫助父親洗罪而聞名,歷任郎中、郡諸曹史、廣漢屬國都尉、御史中丞等職。建康元年(144年),以御史中丞持節(jié)、都督揚(yáng)州諸軍事,與滕撫共同擊破揚(yáng)州盜賊。后調(diào)任隴西太守、遼東太守,在遼東時(shí)招納鮮卑。又入朝拜為京兆尹,轉(zhuǎn)任司隸校尉,遷任廷尉、太常。 延熹五年(162年),拜車騎將軍,率軍大破武陵蠻夷,納降十余萬人,平定荊州,不久受宦官誣陷而被罷免。歷官將作大匠、河南尹、廷尉、屯騎校尉等職,多次受宦官誣陷,最終遜位歸家。 永康元年(167年)十二月,馮緄去世,謚號桓侯。 [3] 在宋朝時(shí)屢次被加封,至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年)時(shí)為惠應(yīng)昭澤王。 (概述內(nèi)圖片來源:《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譜》 [4] )
- 緄
- 更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