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李
李遵
李姓 起源李姓主要源自: 李姓。
姓氏來源 1、源于嬴姓,或出自皋陶之后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理征,或出自周朝道教創(chuàng)始人老子李耳,屬于以官職名為氏。 2、源于他族改姓,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。 3、出自他姓 4、源于虎圖騰說 5、源于老姓說
更多?- 遵:
-
基本解釋:遵 zūn
沿著,依照,按照:遵守。遵照。恪遵。遵循。遵行。遵養(yǎng)時晦。
筆畫數(shù):15;
部首:辶;
筆順編號:431253511124454
- 遵大路
-
遵大路兮,摻執(zhí)子之袪兮,無我惡兮,不寁故也!遵大路兮,摻執(zhí)子之手兮,無我魗兮,不寁好也!。
- 汝墳
-
遵彼汝墳,伐其條枚。
未見君子,惄如調(diào)饑。
遵彼汝墳,伐其條肄。
既見君子,不我遐棄。
魴魚赪尾,王室如毀。
雖則如毀,父母孔邇。
- 九罭
-
九罭之魚,鱒魴。
我覯之子,袞衣繡裳。
鴻飛遵渚,公歸無所,於女信處。
鴻飛遵陸,公歸不復(fù),於女信宿。
是以有袞衣兮,無以我公歸兮,無使我心悲兮。
球員,山東金鄉(xiāng)人,1988年生,現(xiàn)效力于新加坡新麟隊
李遵,宋代畫家,畫人物,有女孝經(jīng)圖傳世?!秷D繪寶鑒》、《畫史會要》。
李遵(473-524年),字仲敬,隴西狄道(今甘肅省臨洮縣)人。北魏時期大臣,涼武昭王李暠玄孫,涇陽昭子李佐的兒子。 [1] 初為國子生,起家司空(元雍)參軍,出任相州(元雍)法曹參軍,襲封涇陽縣子。歷任員外散騎侍郎、相州別駕、奉車都尉、冀州長史、冀州司馬、司空府司馬。 正光五年(524年6月24日),去世,時年五十二,獲贈龍驤將軍、洛州刺史。孝莊帝即位,憑借外戚的身份,累贈使持節(jié)、車騎大將軍、儀同三司、定州刺史。
李遵(465~508年),字良軌,趙郡平棘縣(今河北省趙州市)。北魏時期官員,河間郡守李綜之子。 [1] 學(xué)問出眾,品德過人。孝文帝元宏時期,起家奉朝請,歷任度支郎、營構(gòu)將。跟隨車駕南伐,擔(dān)任行臺郎中,遷太子步兵校尉。宣武帝元恪即位,轉(zhuǎn)步兵校尉、通直散騎侍郎,跟隨盧昶安撫東北道,遷司空諮議參軍、冀州(元愉)司馬。 [2] 永平元年,拒不參與京兆王元愉反叛, [3] 慘遭殺害,時年四十四,獲贈征虜將軍、幽州刺史,謚號為簡。 [2]
李遵(710?~767年),字號不詳,隴西狄道(今甘肅省臨洮縣)。唐朝宗室大臣,唐太祖李虎七世孫, [1] 太仆卿李暉之子。 [2] 豪邁曠達(dá),忠孝有勇。開元十年(722年),門蔭入仕,外放治理淄川郡、濟(jì)南郡、汝南郡、彭原郡。 [3] 安史之亂發(fā)生,跟隨太子李亨進(jìn)入靈武。至德元載(756年),聯(lián)合裴冕擁戴唐肅宗即位,授工部侍郎、檢校宗正卿。 [4] 乾元二年,遷特進(jìn)、工部尚書、太子少傅,冊封鄭國公。反對李輔國拜相,遷袁州刺史。寶應(yīng)二年,拜鴻臚卿、太子少保。外貶永州司馬。 [5] 大歷二年七月,薨於永州,追贈太保,葬于洛陽縣萬安山北原。
(非命) 骨肉分離,孤獨悲愁,難得心安,做事不成。
兇數(shù)運(表示逆境、沉浮、薄弱、病難、困難、多災(zāi)等)
骨肉分離,一生多憂。
詩曰:骨肉分離難平安,浮沈破壞病又難,非業(yè)因苦無可靠,生涯孤獨多悲哀。
骨肉分離,孤獨悲恨數(shù)。(兇)
基業(yè):將星,學(xué)士,技藝,厄,破財,劫煞。
家庭:一稱多憂,妻子欠破。
健康:水厄,利罰,病患,外傷,三才善者可平安。
含義:此數(shù)為破壞,滅懣,沉滯的兇象,有意外災(zāi)禍襲來,或骨肉離散,或病患非命臨身,人生逡得安心。